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江西政法学院,后改名为江西省政法学校,1980年代分别成立江西省人民警察学校(后升格为江西省公安专科学校、现江西警察学院)、江西省司法学校(兼挂江西省政法干部学校牌子)、江西省劳改工作警察学校(后改名为江西省司法警官学校),2000年江西省司法学校和江西省司法警官学校成建制合并为江西司法警官学校,2002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保留江西省政法干校的职能,隶属江西省司法厅。2009年,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司法部等15部委确定为“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2013年5月,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学院增挂“江西省司法厅警察训练总队”牌子。学院占地175亩,在校学生8000余人。学院多次被评为省直文明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
近年来,学院坚决贯彻落实省厅领导“招得到、教得好、出得去”的指示,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开放办学,走合作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现有一支师德良好、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资格的教师114人。学院现有22个专业,其中有1个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专业,有3个省级示范专业和5个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多门省部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有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优秀教材奖。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在2018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获得冠军7个、亚军4个、季军2个;2018年在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中荣获11金4银1铜;在2018年全国司法职业院校法律实务技能大赛中荣获2个团体一等奖、6个个人一等奖。
近年来,我院立足司法行政系统的行业特色办学,就业工作围绕“充分就业、优质就业、公平就业、安全就业”的目标,努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利用监狱、戒毒、司法行政、公安部门相对稳定的用人需求,大力加强与这些部门的合作,加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定向招考”力度,引进公务员培训机构,加强对毕业生公务员辅导,提升毕业生公务员考试的录用率。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三高”的特点:一是就业的质量高。我院毕业生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实现就业的较多,实现了优质就业目标;二是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较高。我院通过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就业队伍建设和就业创业教育,努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三是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好,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精神,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指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18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1、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我院2018届大专层次各专业毕业生共有2353人。
2、毕业生的结构分布
我院2018届毕业生分布在:
(1)法律系:698人,其中:法律事务专业189人,司法警务专业382人,司法助理专业22人,监狱管理专业54人,书记官专业51人。
(2)刑事司法系:774人,其中:刑事侦查技术专业527人,刑事执行专业165人,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专业52人,司法鉴定技术30人。
(3)警察系:593人,其中:治安管理专业559人,社会体育专业18人,安全保卫16人。
(4)管理系:288人,其中:行政管理专业82人,法律文秘专业31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20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62人,网络系统管理专业24人,司法信息安全专业12人,会计与审计专业34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23人。
(二)毕业生的就业率
1、毕业生的总就业率
截至2018年8月31日,经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核查后,我院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8.62%。
2、各系及专业的就业率
(1)法律系:92.69%,其中:法律事务专业95.77%,司法警务专业89.53%,司法助理专业95.45%,监狱管理专业100%,书记官专业96.08%。
(2)刑事司法系:90.18%,其中:刑事侦查技术专业86.91%,刑事执行专业96.36%,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专业98.08%,司法鉴定技术100%。
(3)警察系:84.85%,其中:治安管理专业84.11%,社会体育专业100%,安全保卫专业93.75%。
(4)管理系:82.35%,其中:行政管理专业91.46%,法律文秘专业64.52%,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80%,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80.95%,网络系统管理专业87.50%,司法信息安全专业91.67%,会计与审计70.59%,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86.96%。
3、不同特征毕业生群体的就业率
(1)按性别统计:男生有1753人,已就业人数1532人,就业率为87.39%;女生有600人,已就业人数556人,就业率为92.66%。
(2)按民族统计:汉族有2286人,已就业2028人,就业率为88.71%;白族1人,就业率为100%;布依族3人,就业率为100%;藏族有14人,已就业13人,就业率为92.86%;侗族1人,就业率为100%;哈尼族有1人,就业率为100%;回族有3人,已就业2人,就业率为66.67%;黎族有7人,就业率为100%;蒙古族有1人,就业率为100%;苗族有8人,就业率为100%;畲族有6人,已就业4人,就业率为66.67%;土家族有4人,已就业3人,就业率为75%;彝族有7人,已就业6人,就业率为85.71%;满族有1人,就业率为100%;仡佬族有1人,就业率为100%;壮族有2人,就业率为100%;独龙族有1人,就业率为100%;水族有1人,就业率为100%;瑶族有1人,就业率为100%;纳西族有1人,就业率为100%;撒拉族有1人,就业率为100%;其它有1人,就业率为100%;土族有1人未就业。
(3)按政治面貌统计:中共党员(预备党员)有33人,已就业32人,就业率为96.97%;共青团员有1975人,已就业1760人,就业率为89.11%;普通群众有345人,已就业296人,就业率为85.8%。
(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1、毕业生的总体流向
我院2018届大专毕业生2353人,截至2018年8月31日,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生2087人,占毕业生人数的88.62%。在未落实去向的266人中,216人因为继续报考公务员等原因选择暂不就业,50人待就业。
2、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情况分析
(1)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在签订三方协议就业的毕业生中,按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其他企业(三资、民营、私营)、机关和事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58.41%、32.30%、9.29%。
(2)就业单位地域分布
在签订三方协议就业的毕业生中,按就业单位地域看,主要集中在江西省和广东省,在江西省就业的毕业生有1425人,占总就业人数的68.28%,在广东省就业的毕业生有333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5.96%,在浙江省就业的毕业生有121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8%,在贵州省就业的毕业生有34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63%,在福建省就业的毕业生有36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72%。
(3)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在签订三方协议就业的毕业生中,按就业单位行业看,
在国家机构服务的毕业生有628人,占总就业人数的30.09%,参加其他各项服务的毕业生有1459人,占总就业人数的69.91%,与学院专业设置较为吻合。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一)领导高度重视
1、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以主管就业工作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成了以系主任为组长,副大队长、团总支书记、辅导毕业班中队长为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学院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工作整体“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就业工作列为党政工作要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就业工作有关问题,制定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真正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2、学院建立了就业工作考核及奖惩制度,制定了《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办法》、制定了《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标准》;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相关制度,制定了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工作细则、就业协议书管理制度、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制度、毕业生实习管理制度等;建立了就业工作督查机制,定期督查就业工作,根据教育部和本省的政策,制定了促进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工作措施。
3、学院有一支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专门负责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系配置了专职人员负责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毕业班中队长协助做好本中队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4、学院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到位及时,专款专用,使用合理,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发挥了有效作用。
(二)注重人才培养
1、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建立并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2、学院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主动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新增戒毒矫正技术专业、行政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管理)、信息安全与管理,合理设置专业,并能够根据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建议。
3、学院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有一套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训、见习基地建设规划及保障措施,并认真实施,学院创新地引进专业对口单位,与武汉伟创聚赢有限公司合作、与抚州市东乡区江东健身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班,形成良好的基地建设模式、机制。
4、学院注重加强与政法单位合作,讲求实效,加强校外基地建设,外省有深圳罗湖公安分局、深圳坪山公安分局、深圳龙华公安分局、深圳光明公安分局、深圳南山公安分局;本省有南昌监狱、豫章监狱、女子监狱、赣江监狱、洪城监狱、温圳监狱、江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江西省永桥强制隔离戒毒所、江西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江西省赣西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基地数量稳步增加,并不断提升基地的质量,充分满足学生就业实习需要。
(三)加强就业指导
1、为了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成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了专职教研室主任及工作人员,并纳入教师岗位管理。
2、学院根据本校特点与学生成长规律制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并贯穿于大学生涯全过程,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科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融入就业指导类课堂教学。
3、学院开展了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通过引入“慕课”、翻转课堂、提高小班授课率,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推动课堂教学的主体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4、学院积极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实现就业咨询辅导制度化、常规化、安排专业人员,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指导,为毕业生释疑解惑,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5、学院开展就业讲座,丰富就业指导形式,充分发挥就业实践活动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实效性;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体验项目等活动;组织开展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提升服务质量
1、学院建有功能完备的校园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站、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送国家及本省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信息,推送基层就业、参军入伍、就业帮扶等优惠政策措施及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等。
2、学院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网上供需见面会,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就业质量调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3、学院积极拓展就业市场,采取多种形式,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数量逐年增加,定期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充分调动各系的积极性,鼓励各系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专场招聘活动,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引导、宣传和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及应征入伍。积极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
4、学院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全覆盖;学院建有低保家庭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特殊群里毕业生就业台帐;采取“一对一”帮扶、提供就业岗位、设立帮扶专项资金等方式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实行就业帮扶,实现困难毕业生全部就业。
(五)工作富有成效
1、加强与政法单位合作。学院紧密围绕“法”“警”特色,加强与政法行业之间的合作,签订校企(局、监、所)合作协议,有计划、成规模地开展学生的实习实训、工学结合,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打通了理论学习到实践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先后与深圳市罗湖公安分局等分局、江西省监狱系统、戒毒系统、广东省中山市法院、江西省基层法院等法院系统合作,安排学生实习就业。此外,作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院校,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课程,并力邀行业专家讲课,真正实现了校企(局、监、所)合作育人。
2、建立订单培养模式合作。2016学年开始,学院创新地引进专业对口单位,与武汉伟创聚赢有限公司合作、与抚州市东乡区江东健身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班,让学生一边学一边做,创新地设置课程,创新地运用教学方法,创新地开展学生管理,整个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把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
3、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书记官专业,并把文秘速录技能作为书记官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学院高度重视书记官专业的发展问题,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书记官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亚伟速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亚伟速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被评为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文亚伟速录技能》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司法部部级精品课程;在全国性的速录大赛中,书记官专业师生先后荣获80多个奖项,并打破汉字速录世界纪录,荣获文本创建项目的世界冠军等。
4、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毕业生公务员考前辅导,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公务员考试辅导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公务员考试辅导工作,每年斥巨资从社会引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效果显著的专业公务员培训机构,为应届毕业免费进行公务员考前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申论、行测、人民警察基础知识、面试技巧四个部分,为期一个多月。每年自愿参训学生达毕业生总数的90%以上,通过培训,公务员考试入闱学生明显增加,公务员考试录用学生明显增加。我院毕业生参加各类公务员考试,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学生公务员考录率名列前茅,成为江西警察培养和警力输送的重要基地。